选择发布类型
进入2017年的年末,本兔会在本月为你推出 4 篇总结式的文章,分别是:
不穷,不思变——传统摄影器材趋势分析
全面智能双摄——适合摄影的手机盘点
年度手机摄影作品秀——视觉盛宴
年度创意文章推荐——你可能错过的技能点
对于今天这篇摄影器材盘点的文章,我想说的是它会和你看过的任何年度盘点类文章都不太一样。因为受最近看的书籍思路影响,我觉得既然是盘点,那么单纯罗列一票器材未免太过幼稚。
所以,我想和你聊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是:
不能孤立的看 2017 年发布了哪些相机,
还应该看到手机和其他领域技术的发展,
以及多年来摄影用户的习惯形成,
只有这样,你才能弄懂
2017 年的摄影器材 ‘ 为什么 ’ 是这样的。
并不穷的大公司
从佳能 EOS 6D Mark II 看惯性的力量
(图片来自佳能官网)
宽容度表现不如非全幅的 EOS 80D、800D,
分辨率不如像素更低的索尼 A7II,
取景器对焦覆盖面积小,
单存储卡槽……
但,佳能 EOS 6D Mark II 卖得很好。
唉?
注:在 DXO 的评测中, EOS 6D Mark II 的动态范围为 11.9Evs,而 80D 为 13.2Evs。在兰拓科技的评测中,EOS 6D Mark II 的动态范围为 12.04Evs,而 80D 为 13.5Evs。
其实这台目前佳能性价比最高的入门全画幅单反,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提升是相当可观的。像素增加了约 23%(2620万),对焦点数量增加了 4 倍多(45点全十字),连拍速度增加了约 30%(6.5张/秒),易用性极佳的旋转触摸屏、全像素双核对焦、Wi-Fi、蓝牙一样不少……
客观的说,6D2的操控是在售单反中最人性的
(图片来自佳能官网)
但是,本兔观看朋友去加拿大拍摄的风光类作品,不看参数就能看出哪些是 EOS 6D Mark II 拍的,而哪些是 EOS 5D Mark IV 拍的。因为 EOS 6D Mark II 的画面略显粗糙,暗部细节不足,这正是由宽容度表现不佳引起的(上述观感是使用 iMac 的 5K 屏幕观看时的效果)。
因此 EOS 6D Mark II 是一台看似均衡,实则有明显短板的机型。它的市场表现强劲实在有些神奇。
这种神奇的背后,在我看来是因为 ‘ 惯性 ’ 的存在。不仅有佳能公司的惯性,也有消费者的惯性,双方共同造就了 EOS 6D Mark II 这一堪称神奇的现象。
所谓佳能公司的惯性,是指从 1987 年 EOS 系统诞生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局面,让这家原本靠变革来打破格局的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保持并享受着技术和收益的领先。
2017 年恰好是佳能 EOS 单反系统诞生 30 周年
(图片来自佳能官网)
既然我们一直都做得很好,那为什么要改变?
既然我们做的东西能大卖,那我们的想法就没错。
既然我们做的东西能大卖,那么一定是消费者想要的。
我想佳能有上面三种思维毫不奇怪,这就是 “一直大卖” 所带来的思维惯性。何况对于佳能来说,EOS 6D Mark II 的立项、研发是早就开始的,要是做出改变不仅会增加研发成本,还不一定对销售带来很大的提升,因为消费者未必会在意价格以外的东西。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佳能多年积累的品牌号召力让他们可以放心的 “无脑” 选择,良好的人机交互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粘性(这与苹果手机的情况有点类似)。所以即使这台新相机既没有高像素,宽容度表现又很糟糕,但……又不是不能用,评测机构又未必靠谱,大家都用佳能我也用好了……
在厂商和消费者这种双重惯性思维之下,无论 EOS 6D Mark II 性能如何,大卖几乎已成定局。
佳能在老法师中的占有率极高,而偏大龄化的老法师思维惯性也很重
(图片来自poco.cn,作者:Wayne)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当一家公司的产品不再是靠先进的技术、优异的表现来吸引用户,而是靠吃老本式的品牌影响和市场营销来维持热卖,这家极成功的企业的发展轨迹,就已经开始偏离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诺基亚这个品牌的故事,这也是你很熟悉的故事,它的功能机卖得很好。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在智能手机革命刚刚开始时,同样因为品牌和用户的惯性,诺基亚卖得也不错。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户渐渐反应过来:原来还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还抱着诺基亚不放?为什么不买更好用的苹果、三星、htc?诺基亚已经过时了!
之所以佳能没有像诺基亚那样倾覆,不过是因为摄影器材是一个小众市场,竞争要比手机行业弱许多倍而已,也还没有出现苹果这样的企业。但佳能公司所呈现的走势,已经开始贴近曾经的诺基亚了。
当然佳能在 2017 年也有神来之笔,比如第一款带光学防抖功能的 85mm f/1.4 镜头,比如非常小巧但又使用 APS-C 画幅的博秀 G1X Mark III,但……如果这台相机早出生 2 年,恐怕索尼的黑卡™系列就不会有如今代表大底卡片机的地位了。
体积小巧、性能出色的佳能博秀 G1X Mark III
(图片来自佳能官网)
讽刺的是,这台令人颇感意外的机型的推出,正好反映了固定镜头相机市场被手机摄影所打压,只能转向大尺寸传感器,走高端专业路线的无奈。
这正好说明了下一个小节的主题:穷,则思变。
穷了的老企业
从尼康 D850 看“药丸”的力量
与奇妙而大卖的佳能 EOS 6D Mark II 相比,老对手尼康的近况就不是很乐观了。近几年一直在品控上出问题,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对这家老牌企业失去了信心。
巧的是,与佳能庆祝 EOS 系统 30 周年一样,尼康在 2017 年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纪念,那就是公司成立 100 周年。
(图片来自尼康官网)
但尼康的日子却并不好过,相机销售低迷,还关闭了设在中国无锡的工厂和子公司。
(图片来自尼康官网)
令人尴尬的是,这条新闻被国内一些无良的媒体解读为尼康退出中国或尼康中国破产,充分体现了国人的劣根性……
但无论如何,对于百年尼康来说,2017 年即使不算最糟糕的一年,也算是略显尴尬,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穷困的一年。这从尼康在中国停止了很多媒体合作和投放、不再签约大牌代言人就能看出来。
但或许正因为这种穷,所以尼康也在思变。
于是我们看到了或许是 2017 年里最令人惊喜的数码单反相机——尼康 D850 。
(图片来自 Bing 搜索)
尼康 D850 是一台将高像素与高速度融合的成熟的单反相机,它的 4575 万有效像素仅比佳能 EOS 5DSR 低约 10% ,实拍分辨率更是小于这个单纯的数字统计。它的标准连拍为 7 张/秒,加手柄后可提升至 9 张/秒。这不仅创造了尼康单反的纪录,也开启了尼康自家产品的新形式。
(注:在尼康之前,索尼的A99 II曾以4240万像素和12张/秒连拍创造了高像素高速连拍记录,但索尼A卡口机型的前景并不明朗,市场反响也远不及尼康D850。)
于是在尼康官网上,我们极少见的看到一台相机的功能介绍里出现了风景、体育、婚礼、视频等等堪称全题材的分类。
(图片来自尼康官网)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家成熟的相机制造厂商,尼康原本也像佳能那样按部就班的规划着自己的产品,但时事却慢慢逼迫这家公司加快产品性能的开发和投入量产。不再允许尼康像佳能那样研发领先市场 10 年的技术,然后悠哉悠哉的慢慢放入新品之中,而是尽可能将最新最好的技术应用在现有产品上。
在本兔看来,尼康 D850 也许指明了未来相机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高像素+高速度,以往的两条产品线将加速融合。
当然 D850 也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比如要想体验 4575万高像素的 9 张/秒连拍,你必须要额外付钱买手柄、特定型号的电池、特定型号的充电器……
显然尼康也深谙手机圈的老罗那句:
“ 做产品只为交个朋友,我们其实是靠卖配件赚钱。”
(图片来自 Bing 搜索)
总之在 2017 年,尽管尼康很困难,但本兔还是要给它点个赞:
本兔:“虽然你家相机很难用,但要顽强的活下去哦~”
创新不再是驱动力
从索尼 A7RM3 看放慢脚步的黑科技
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发现,左右一台相机性能的,不再是生产相机的厂商掌握了多少技术,而是市场预期或市场策略。换句话说,是由市场来决定产品的策略,而非技术或消费者的愿望。
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一个商业时代,任何事情都遵循着商业准则。那些过度投入新技术的企业反而会死得很惨,比如早年间的美能达(第一台自动对焦单反、第一台机身防抖单反)。
接手美能达的索尼,同样以黑科技闻名。
在 2017 年里,微单™旗舰 A9 以 20张/秒的连拍和不黑屏的取景器在规格和部分操作体验上超越了传统单反相机。
20 张/秒连拍示意图
(图片来自索尼官网)
但我们也有点无奈的看到,在更受大众期待(因为像素更高、价格更低、销量更高)的 A7R 系列最新作——A7RM3 上,索尼选择了保守的升级策略——不提像素,只升速度和操控,比如加入摇杆和触摸屏。
索尼 A7RM3
(图片来自索尼官网)
这非常像当年佳能在 EOS 5D Mark II 大卖之后,在 EOS 5D Mark III 上做的事情:像素基本不变,只将连拍速度增加几张、对焦点增多一些。
索尼推出新技术的速度变慢了,这还体现在支持触控操作的滞后上。
比索尼更晚推出无反相机的佳能在第一代 EOS M 相机上就配备了媲美 iPhone 灵敏度的触控屏,而索尼直到最近才在自家相机上全面普及这一功能。
配备触摸屏的索尼 A7RM3
(图片来自索尼官网)
我还记得很久前在一次索尼的产品沟通会(可能是 A7RII 或黑卡系列相机)上,向索尼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智能手机已经如此流行,人们都习惯了触控操作,为什么索尼不在微单相机上应用触摸屏技术?当时对方以 “专业摄影师并不看重触摸屏,以后我们会考虑” 为理由回答了我。
过了很久很久,索尼才终于在 2017 年发布的 A9、A7RIII和RX10 IV 上普及了触摸屏。但在我看来,这与专业摄影师如何看相机并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仅仅是决策问题。
显然,无反相机市场的扩大令索尼非常受益(上个财年的年报也是如此反应的)。
既然从打江山变成了坐江山,那么学一学已经做了单反江山很久的佳能,晚一些推出新功能又有何妨呢?又不是卖得不好。
跨界可以赚钱
从徕卡看相机厂商的新思路
与佳能依靠品牌惯性、尼康的绝地反击、索尼趋向挤牙膏相比,徕卡的盈利就显得有些令人惊奇了。
最近,这家比 100 岁的尼康还要老的相机厂商高调对外宣布了自己的在 2016-2017 财年的盈利状况,近 4 亿欧元的收入,涨幅超过了 6% 。而在 2017-18 财年的前几个月,这个增速还要更高,为惊人的 15% ,要知道同期整个相机业的市场是下滑了约 10% 的。
徕卡新出的 CL 虽然 丑(点丑有惊喜~)
但依旧比市面多数相机有格调
对于定位小众的徕卡来说,这种增长令人惊异。一方面,徕卡收入的增加在于调整了零售分销体系,增加了很多专卖店,特别是中国的专卖店。
但另一方面,徕卡收入的增加,还得益于它的跨界,也就是与手机厂商的合作,你能从徕卡的官方新闻稿中看到这一点:
(截图来自徕卡新闻稿)
最新采用徕卡双摄的华为 Mate 10
(图片来自华为官网)
虽然本兔对华为上的徕卡究竟能有多徕卡表示质疑(事实上这个双摄组件也是中国生产的)。但我也承认,在这个合作上,徕卡比佳能、尼康和索尼等传统相机厂商都要聪明得多。因为华为的 P 系列和 Mate 系列都是百万甚至千万级销量的手机。
借助华为,徕卡不仅进入了一个比传统摄影要巨大得多的市场,还将自己的品牌宣扬给了年青一代的手机用户,拓展了自己的潜在客户群。要知道这些手机用户原本可能只知道佳能、索尼,而完全没听过徕卡这个品牌,而现在卖不起徕卡 M10 的年轻人,可能两三年后就能买得起一整套 M 系相机镜头。
这种开拓市场、提升品牌认知度的明智举措,也给其他盈利状况不佳的相机企业一个启示:
相机品牌,也可以用在手机领域,这里有一大块蛋糕等着你们呢!
不妨大胆猜测下,或许在 2018 年里,我们会看到使用佳能镜头的 vivo 手机,尼康镜头的 OPPO 手机,或是腾龙、适马这样知名副厂提供的手机镜头。
当然以本兔对日系企业文化的了解,这种情况并不大可能发生……
摄影,你该选什么相机
被消费的消费者,该怎么消费?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的心里还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厂商这么鸡贼,憋着好东西不给我们,只有自己药丸了才推出超级新品,那……我现在该买哪台相机好呢?
下面本兔就给出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 2017 年值得推荐的相机清单,按价格和品类划分:
3000 元以下:无,老老实实先用好你的手机,跟本兔学手机摄影。
5000 元以下的无反:佳能 EOS M6,这是我用过最适合新手,综合性能也相当出色的无反相机。
8000 元以下的单反:佳能 EOS 80D,这是我用过最适合新手,综合性能也最为出色的单反相机。
12000 元以下的单反:入门用户选佳能 EOS 6D Mark II,虽然它宽容度一般,但高感和色彩表现力出色,更重要的是易用性非常好。有一定经验的用户可以选尼康 D750,虽然它有点老了,但画质更为出色,其他性能也比较全面。
15000 元左右的单反:尼康 D810,虽然老了点,但D810的画质依然非常强悍。
15000 元左右的无反:索尼 A7R II,尽管不是最新的三代目,但画质基本相当,对焦和连拍性能也足够家用,机身还很小巧。
2-3 万元的单反:尼康 D850,虽然佳能的 EOS 5D Mark IV 实际使用表现不错,但在规格和画质方面,尼康 D850 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2-3 万元的无反:无,因为我觉得索尼 A7RM3 会降到 2 万以内~
3-5 万元注重画质:富士GFX 50S,本兔正在用的中画幅无反相机,集 EOS 5DSR 的超高分辨率、D810 的超强宽容度、D5 的高感画质于一身,还具备触摸屏的实用机型。
3-5 万元注重逼格:徕卡 M10,可能有些超预算,但……徕卡嘛,你懂的。
我没有推荐固定镜头相机,因为我觉得它们都太保守,不值得选择。
最后放两张我用富士 GFX 50S 拍的作品,也给大段文章做个结尾,无论器材如何,能拍好照片才是最重要的。
富士 GFX 50S 拍摄
对于快要到来的 2018 年,我还是非常期待的,毕竟这是一个世界杯年,也是各种新技术日趋成熟的一年。特别是像尼康 D850 和索尼 A7RM3 这样双高融合的机型,我相信会变得更多。
篇幅所限,关于镜头我就不说啦~
敬请期待之后的 2017 手机辣评和作品秀。
近期好文速览: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个人微信号
cameranote3
暗号:一点讨论群
会有专人引导入群
影像之美,一点即达。